《大明:灭元首功的我,被册封太孙》第七章:宫外遭遇 免费试读
应天府,宫门外大街上。
“喂,小殿下,你是怎么出来的?如果这被圣上的人知道了,你为什么不砍下我的头!”
徐增寿跟在后面朱雄英屁颠屁颠地一路小跑。
“当然,我今晚出来看你,可是元宵节第一天,应天府热闹非凡,大街小巷都装饰一新。我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?”
朱雄英边走边聊。
徐增寿,生于洪武七年,与大明最辉煌的功勋世家朱雄英同岁。
作为徐达的第四个儿子,母亲谢石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老朱,被老朱的乱棍打死。
“嘿,小殿下,不用麻烦了。晚上,元宵节开始的时候,有很多人。要是出了事,我家没法跟圣上交代!”
徐增寿虽小,但作为朱雄英的班杜,还是知道朱雄英的脾气的。
哪里有热闹,就往哪里凑!
“行了,我这次要出去,而且有警卫。我们先去面馆吃饭吧,以后再安排!”
朱雄英去一家成华面馆,停下来。
“掌柜的,主人来了!”
酒保赶紧张开嘴喊道。屋子里忙忙碌碌的掌柜听到声音赶紧冲了出来,“小殿下,你又溜出来了?”
“学者做事,怎么能叫偷呢?我要光明正大地出去,好吗!去,端上两碗意大利面,待会儿我跟徐公子去逛街!”
朱雄英跟掌柜打个招呼,带着徐增寿找了个角落坐下。
“殿下,你听到了吗?在今天的朝会上,陛下勃然大怒。听说郭恒被曝光了!”徐增寿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小道消息,他压低声音,朱雄英说道。
“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会不知道?你回去后,安排人写一写。一定要记下郭恒的贪腐金额和爷爷反腐的决心。”
“明天把它登在《大明日报》上,把郭恒和他的同伴作为反面典型。”
朱雄英我知道在郭恒发生的事情被揭露只是时间问题。
就在胡和空音案之后,《大明日报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,朱雄英自然只能把卖给朱元璋了。
等朱元璋在这里举起屠刀,他的《大明日报》就会有一个主题,可以写成一大本。
如此一来,至于朱雄英手中的《大明日报》,朱元璋自然是一个神圣的形象,而不是文人眼中的千刀。
“只是我总觉得我们报社好像有问题。最近锦衣卫来的越来越频繁了。看来我们只是防着报社,怕我们乱攻政事!”
徐增寿跟朱雄英在一起两年多,能力自然是有的。再加上他在魏国小儿子的头衔,即使去了锦衣卫,没有朱的旨意,他也不敢对魏国百姓怎么样。
“没事,我暂时无法上手锦衣卫。管好就行了,不要让不利于爷爷的事情见报。”
朱雄英他脸色沉重。就连朱彪都无法与锦衣卫上手。更何况他只是皇帝的孙子,还没有被授予圣旨。
“你小子今年在海贸上也赚了不少钱!”
朱雄英吃面食和徐增寿同居。
几十个穿着蒙古服装的男女走进面馆,其中一个是个矮胖高大的男人。“小二,十五碗面食,大碗!”
“好吧!”
酒保不管这些人是谁,给钱就行。
更何况大明历史悠久,生活在大明的蒙古族也不在少数。
“这些人?在应天府还能看到穿蒙古服饰的人吗?”
徐增寿疑惑地看着眼前的蒙古族同胞。明初,朱元璋为了恢复社会秩序和汉民族的传承,宣布了自己的正统地位。
文化,尊卑,等级,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。
虽然有诏令说,住在中国的人,从我这一代开始,蒙古、色目人、回族等等,都是我的人。
但在着装方面,大明严格杜绝任何与蒙古文化有关的东西。
重点是服装。
“这些人?不可能是北苑的特务。”朱雄英嘴角微微上扬,笑着说道。
徐增寿连忙摇头道;“没门,奸细怎敢如此?再说北苑不是被毁了吗?”
作为武训世家,徐增寿虽然年纪轻轻没有参军,对军事也只是一知半解,但消息还是很广泛的。更有甚者,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把常胜成功的消息告诉了世人。
“谁在乎?吃完了要出去走走,买点冰糖葫芦。”
朱雄英扫了一眼,没多想。应天府不仅有蒙古人居住,还有色目人和回民。明朝也是第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民族融合时期。
说到底,都是历史遗留问题。
“吃饱了吗?”
朱雄英伸手摸了摸嘴角的汤,看着徐增寿问道。
“我吃饱了。我们走吧。你买了东西。赶紧回去。外面人多,不安全!”徐增寿说着,跟上朱雄英走出了面馆。
在街上找了个地摊,朱雄英买了七串冰糖葫芦,正要离开,突然一个急匆匆的中年人撞到了徐增寿。
Ta。
我怀中的木盒掉在了地上。
盒子掉在地上,盖子掀开,一根老人参映入我的眼帘。
撞了徐增寿的中年男子,连忙道歉,迅速把老参放回去,藏在怀里,亦步亦趋的跑了!
“为什么这个人觉得自己很恐慌?”
徐增寿也一脸漠然,只是觉得这个人很着急,好像哪里不对劲。
“你没看见吗?老参的盒子里有封条吗?”
朱雄英仔细回忆了一下,他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印刷的图案。
“你先走吧。晚上不要出来。如果你想看热闹,晚上可以在塔上看。”许长命百岁,推着朱雄英朝宫门走去。
“我真的想回去。你去跟踪那个人,看他把东西送到哪里。回头我再找你!”
朱雄英猛然惊醒,急忙朝皇宫赶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