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如浮尘》-.幼年 免费试读
小乖妮童年除了和哥哥在一起,我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。我的父母有太多的事情要做,没有时间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。让人恨的是小乖妮刚三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,留给小乖妮的只有一点模糊的记忆。我不记得爷爷的声音小乖妮,记忆中只剩下爷爷去世的那一幕小乖妮。很模糊很朦胧,像人在睡梦中做的一个模糊的梦一样遥远。
这是一个早春的早晨。爷爷和村民去村东挖地。因为离村子不太远,小乖妮和他的兄弟跟在后面。大人们在地里干活,哥哥姐姐们蹲在地上玩泥巴。午休的时候,爷爷一手拉着弟弟,一手拿着小乖妮,肩上扛着一把铁锹,来到了村子里。到了村口,爷爷把它们放下,背上一棵桐树蹲在那里刮铲子上的干泥。过了一会儿,我从地上站了起来,却突然站不起来。爷爷忙喊:小丽,小乖妮快来帮我一把!弟弟小丽在稍远一点的闲置车厢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。他没听见,却小乖妮一直守在爷爷身边。他听到爷爷的喊声,急忙上前使劲拉他。刚刚三岁的小女孩能有什么实力?但她看到爷爷站了两站,摇摇晃晃了两次,没有站起来,而是低着头,背靠一棵树,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。小乖妮赶紧叫弟弟过来,弟弟妹妹站在儿子面前喊爷爷爷爷!就在这时,村子附近田里的人都跑了过来,一看,爷爷死了,死了!就这样,爷爷突然无病无伤的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,他回答了自己的口头禅“砰的一声死了”!
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来了,放声大哭,赶紧把爷爷背回家。结了婚的阿姨们也收到了丧事报告,赶回了父母家。接下来的两天,哭声震天,人来人往,丧服飘飘,人们尖叫。这种情况吓小乖妮哭了。第三天下午,爷爷的葬礼埋在村后一里多的地方,紧挨着后陈庄的邻村,在后陈庄村的西边。爷爷和老伴葬在这里,爷爷也葬在这里,和父母依偎在地下,继续尽孝。
当时后陈庄村西边的这一大片地是他们小乖妮他们村的生产队的,好像很久以前就属于梁村了。后来几经改革、变更、重组、收缩,几经易手。现在是后陈庄某人的承包地。
原来墓地里长满了杂草和藤蔓,被风吹落的几颗桐子在这里生根发芽,渐渐长成一棵营树。只有坟墓的其余部分种植了庄稼。每年清明小乖妮的父亲和叔叔都会去坟头祭奠,小乖妮有时也会跟着,拔掉坟头上的蔓草。现在,墓地的景象完全变了样:这片土地现在的主人把墓地里的桐树都砍了,野藤被彻底铲除,坟头边上种满了庄稼。就连坟头都长满了菜和豆子的藤蔓,稍微远一点看不出其实是坟墓。清明节的时候给坟头加了两铲土,地主不愿意这样做。他们还抱怨说,这些坟墓给他们的耕作带来了不便。唉,时代变了,只是可惜!然而,无论世事如何变迁,因为这里埋着先人的尸骨,挥之不去的乡愁依然在这里挥之不去。这里的这座坟墓将永远占据灵魂的一个角落。即使你在天涯海角,即使你为了生计忙得不可开交,每年的清明节,绿草如茵的墓地依然会浮在你的眼前,依然会想起我的爷爷,还有住在村后很多地方的祖先。
小乖妮去世前,爷爷奶奶住在一栋老房子里,小乖妮的父母也住在这里。爷爷奶奶住在三间主屋,我爸妈和小乖妮兄弟姐妹住在两间东屋,西边的两间土屋是厨房。
小乖妮依稀记得那些房间都是土墙草顶。在墙的底部,有三四层厚厚的青灰色的砖,以防止雨水浸泡。屋顶铺着麦秸,麦秸的根根交错,整齐地铺在屋顶上。只有屋脊上压着一排瓦,压在屋顶前坡和后坡的交叉处。窗户是方格木窗。天冷时,窗内垂下棉毡来挡风。门也是木制的。它没有任何巧妙或微妙之处。只是给人的感觉比较厚重简单。房子的东边是爷爷奶奶的卧室,里面放着爷爷奶奶结婚时的大床,一个大箱子,一张带抽屉的书桌,还有一件非常精雕细刻的摆设。奶奶称之为香架,小乖妮一直不知道这个香架的用途。这些都是我祖母的嫁妆。据我奶奶说,她的嫁妆远不止这些,而且是在那些最困难的时候毁掉的。大厅里有一张八仙桌和几个吧台,桌子两边各有一把老式太师椅。这些家具的颜色是一种黑色和略带红色的颜色。不知道是年代久远还是油漆成那样。墙的中间是毛的头像,慈祥而庄严。侧墙上挂着两张年画,一张是《红灯记》里铁妹高举红灯的剧照,另一张是《闪耀的红星》里的潘冬子,穿着军装,戴着红色五星八角帽。西边是储存粮食的地方。高粱秸秆圈起来的席子里装的是干红薯片,麻袋里装的是豆子和玉米,黄色的罐子里装的是小麦。然而在小乖妮的童年记忆中,一年吃不了几次白面包子,却整天嚼着黏糊糊的红薯饼和涩涩的玉米锅巴。
奶奶在爷爷去世后,在这个院子里住了将近一年。在这一年中,我的阿姨们经常带着我的祖母短暂停留。一年后,她搬到了我叔叔家,和我叔叔婶婶住在一起。所有的旧家具都被拿给我叔叔了。我父亲说他不屑要这些旧东西。其实,小乖妮父亲家里什么都没有,一张床,一张带抽屉的桌子,一口小乖妮外婆搬到舅舅家住了一年多后,小乖妮父亲拆掉了三间破败的正房。一方面,三个主要房间都很旧了,另一方面,我父亲有野心要建一个更好的新房子。
我舅舅家在小乖妮家的南边,隔着六户人家。离旅部和村小学比较近。我奶奶搬到这里后,这里成了我弟弟妹妹的避难所。我爸妈想打他们的时候,他们就把脚一摔,跑去找我奶奶。平时爸爸妈妈都不会追,一场暴风雨就够了。
有时候哥哥姐姐们在外面玩累了,就去找奶奶,缠着她讲故事。奶奶给他们讲历史故事,民间故事,各种民间传说。从我奶奶那里,他们第一次听到了《封神演义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岳飞》,还有《三侠五义》、《隋唐演义》等...从姥姥那里,他们听说姜子牙稳坐钓鱼台,海中喧哗,杨领着儿子进幽州,孙悟空大闹。其实我奶奶不识字,但是她喜欢听民谣,喜欢去看歌剧,会背长歌剧。这也是她从小就有的爱好,也是她给孙辈讲不完的故事的原因。奶奶的故事和农村讲故事的人一样生动。奶奶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。说开心的地方她会开怀大笑,说伤心的地方她会抹眼泪。年轻的小乖妮没有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,却记住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。奶奶在不经意的叙述中给了他们兄妹历史和文学的启蒙。
小乖妮认识几个字后,我喜欢看漫画,因为漫画里有外婆讲的人物和故事。小乖妮去别人家做客,我特别注意他们墙上的年画和上面的字,因为画的内容是我奶奶讲了很多年的。小乖妮从这些年画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故事,比如刘一川。这些故事引起了小乖妮的好奇心。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这些故事,你会读到的。小学三年级之前,你看一些借的书比如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。这些几十万字的书,三五天就看完了。真的都是吃和睡。这是在和时间赛跑,因为这些书是借来的,还得还给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