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唐:签到七年,开局炮轰长安城!》第15章 制造雪花盐,打击私盐贩子! 免费试读
“爸爸,你还记得孩子说的盐税吗?”李宽心中有一幅破碎的画。当他看到李二满脸愁容时,他笑着说。
“哦?这养牛和盐税有什么联系?”
他在李二耳边低语了一会儿,李二微微皱起了眉头。“宽儿,你真是异想天开,想着向土耳其人买牛。你难道忘了大唐已经和土耳其人打过仗了,你刚刚把他们打死了吗?"
“正因为如此,土耳其人现在也很难过。只要我们精心安排,就不愁买不到牛。”李宽信誓旦旦地说。
“既然我儿子有计划,那就试一试。如果你需要爸爸的帮助,尽管开口……”
“我的孩子求我父亲把霍州盐矿交给我儿子。”李宽也不客气,直接将朝廷最大的产盐地拿了过来。
最近,在李宽的帮助下,李二获得了一千万石粮食,并在他的“以工代赈”政策下,没有花一分钱就完成了长安城的修复和运河的疏浚和清理。自然,他不好意思再向他要盐矿钱。
在朝廷上,魏徵和其他人每天都在唠叨这件事,但李二泉没有理会。
李宽派他的得力助手王方翼接收盐,并带来了一整套提纯盐的工艺设备。这套设备早在三年前就交换了,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。
不久后,一份提纯后的盐样从霍州盐矿送来。
李二看着洁白如雪的盐,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
唐代的盐含有大量杂质,难以通过当时的净化工艺消除,所以盐又苦又涩,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走私者恶意提高盐的价格,导致许多穷人买不起盐,因此他们不得不用粗布蘸水作为盐。
“这种盐洁白如雪,咸香可口,没有以前盐的苦味。真的很好吃!”孙昌·无极捏了一粒放进嘴里尝了尝,大声说道。
“殿下,这种盐有名字吗?”中书侍郎于志宁也尝了一口,咸得他赶紧抓起桌上的酒杯喝了一口。然后他叹了口气问道。
“还没有名字……”李宽握着拳头笑了。“我听说过很多关于成年人的家族史,我见多识广。我求你给我这种盐取个名字。”
“你怎么敢!”于志宁捻着胡须,看着桌上的这包盐,低头想道:“刚才大臣告诉大人盐洁白如雪,所以老臣借花献佛,取名‘雪花盐’。皇帝怎么想的?”
“嗯,这是个好名字,宽儿。你怎么看?”毕竟,这是李宽提纯的盐。当然,李二应该问问他的意见。
“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。”李宽笑着回答。
“很好,很好,这种盐又细又白,颗粒均匀,就像雪花一样。这个价格可不低!”
“照例,根据官方盐价,每石20文。“李宽一开口,李二吓了一跳,每块石头要二十文钱。这个价格确实有点低!
“父亲,放心吧,这个价格不仅赚钱,还缴纳了每石三文钱的盐税……”
李宽打击食盐走私的手段非常简单,那就是降低食盐价格,直到他们无利可图。这些人自然放弃了无望的走私盐的工作。
雪花盐价格全国统一,一石20文!
虽然按照这个价格,加上运费,运到幽州、岭南等偏远地区根本赚不到什么钱,还有可能亏损,但为了维护国家盐税的地位,让百姓用上这种无杂质的好盐,这么做是值得的!
而且霍州盐矿的主要销售地是关中地区,幽州、江南、岭南完全可以自设盐场,为当地生产精盐。
雪花盐一出来就受到了老百姓的追捧。这种盐味道浓郁,没有苦味,而且颜色洁白,颗粒均匀,远远好于走私者手中的黄色盐。
关键是市场可以以每石20文的价格无限供应,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!
价格比从走私者那里买便宜50%!
质量不错,咸味纯正,不苦不涩。人们自然会争相购买。走私者囤积的大量黄盐无人购买,许多走私者被迫跳入黄河!
已经名存实亡的盐税再次征收,短短一个月就达到了12万元,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。
“为什么盐的价格降低了,盐的质量却提高了?为什么可以征收这么多盐税?”李二微微蹙眉。
“爸爸,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。我们收的盐税实际上是从私人盐贩子的口袋里掏出来的。”
“哦?我就不信这些无良盐贩子能榨出这么多油水!”李二哈哈大笑起来。
李宽摇摇头。“爸爸,你对走私者太轻视了。朝鲜的许多大臣或多或少都参与了走私活动,但他们一直瞒着你的父亲。”